FB文章03                        陳正武2017-01-03

有機蔬菜種植進化論()――――山居歲月露地栽培

  十七年前有幸在罹患血癌四年後,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有感於之前在自家興建的空中菜園,每天上上下下忙於在四樓頂狹窄空間且產量有限,不能提供大量有蔬菜滿足抗癌養生所需。

  原本就愛好大自然,加上癌後自我反思學習放下一切,將生活、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個性情緒等澈底改變,遠離可能的致癌因子,持繼進行抗癌養生。所以毅然決定搬到山上遠離麈囂,此時剛好遇到政府開放農地買賣,在歷經多次挫折後在苖栗山上買了一塊休閒農地。

  因癌後數度在鬼門關前徘徊,有過逃離死劫的幸運際遇,所以經營山居休閒地在一切以尊重原有自然生態為原則,希望打造一座眾生平等的生機花園,當然的有機菜園成為生機花園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塊。在原有的種菜經驗加上繼續種了十年的山居露地栽培,而有了更豐富的經驗。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B文章02                        陳正武2017-01-01

有機蔬菜種植進化論()――――另類自娛娛人的新年祝賀方式
本想將自己二十多年種菜養生的經驗依順序報告,因為今天是新年伊始,在這跨年的日子臨時插花PO這篇圖文。
想起兩年多前的百般不捨,在成功打造理想的現代桃花源,種菜經驗最豐富成果最豐盛之際,因故不得不結束十五年的山居生活重回都會區紅塵,為解下山後仍魂牽夢縈的山居歲月相思之苦,感謝老婆大人從我罹癌後的種菜養生開始,以拍相片當日記做成完整記錄。
網路世代的來臨結束過去新年寄賀卡的方式拜年,老婆大人昨天將種菜的幾張相片拼圖製成新年賀卡,上傳後獲得眾多網友的讚同與鼓勵。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文章01                        陳正武2016-12-30

  為了感謝<種菜人>社團批准加入,之前PO了兩篇有機菜園成果的經驗分享,做為山居野人獻曝的見面禮。
  個人廿一年前不幸罹患血癌,在歷經長達四年的化學治療。此期間為強化自體免疫功能而勵行生機飲食;為獲得絕對安全可靠且能源源不斷供應的有機蔬菜,將自家透天厝樓頂改建為空中菜園。
十七年前有幸在骨髓移植成功後,搬到山上繼續進行山居歲月的田園療癒。為了能大量獲得有機蔬菜,承繼了原有的經驗心得,從空中菜園演變到露地種植,再逐漸變更為溫網室及棚式高架種植。
兩年前因故重回都會區已不再種菜,接觸網路並加入<種菜人>平臺後,看到眾多同好的經驗分享。感謝社團讓我也有機會分享自已特有另類的種植方式。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棄不離患難見真情

  當我罹患血癌後內人為了全心全力照顧我而辭掉工作,前後四年的化學治療期間幾乎有一年半是在醫院病房陪伴我,晚上睡在以折疊椅擺平在病床邊,連翻身都感困難的狹窄空間。而且隨時都要關心照顧在病床上生理及心理均極不穩定的我。並與我同樣要承受死亡的恐懼,我可以了無罣礙一走了之,但內人則要面臨痛失至親直到終老。

  內人在我骨髓移植期間更是辛苦,不僅要先期接受移植後重返家園的居家護理訓練,以及病人飲食調配的講習與居家環境的全面清理消毒。而每日兩次進入移植室的無菌病房更要全身消毒穿上防護衣才能探望。在接近移植完成可以進食時,為調製絕對衛生營養可口的食物,必須費盡心思,並花兩三小時開車往返家中與醫院。在接近髓植完成越是心驚膽顫,深恐有任何差錯而影響預後。

  髓植後又擔心一波波的排斥現象在[活過今天,不知有没有明天的恐懼中,也大膽接受把僅有的老本投入山居。事後想來還常為之前毫不考慮後果的決定揑一把冷汗。萬一我走了內人如何善後。

  山居時感謝她洗盡鉛華,放下一切胼手胝足,在漫長的十五、六年中吃苦受累,陪我圓滿完成田園療癒。兩年多前內人因眼睛黃斑部病變,雖經開刀治療,只能暫保不再惡化,但已不適合山居,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重回都會區另築桃花源,雲遊四方,消遙自在。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木屋傳奇

  山居五、六年後,打造的桃花源地已初具規模,倡議與鄰居們合寫的<<嬈嬌美麗是阮的山>>也付梓出版,很多看過書的朋友,特別是一些癌重病友,非常羨慕我在山上有這麼好的環境來抗癌養生,有些癌重病友及家屬直接表明希望開放住宿,讓他們有機會到山上抗癌養生。

  因為條件不够,我們並未答應,幾年後在賣掉都會區的房產,還清借款與貸款,蓋了兩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獨立小木屋,讓來訪癌重病友有個落脚處。

  第一位幸運病友是經施老師介紹,她是施老師從事婦運時的戰將之一,夫婦同在某國立大學任教,因優異的才華被延攬到行政部門任一級主管。她表明分別在北部三家知名大醫院都檢查出肺部有小腫瘤,希望到我這裡休養,但她先生卻極力反對,認為有病就要到醫院治療,怎能逃到山上躲避。為此夫婦兩人在木屋前爭論得淚流滿面,勸不動太太,先生憤而下山,留下孤單的她住進木屋。

  為求慎重,她又到醫院,找權威名醫再作詳細檢查,並表明要到山上休養一段時間,醫師表示腫瘤還小,不利穿刺,同意她先到山上作短暫休養。一個多月後她再度住院接受檢查,腫瘤已消失無影無踪。事後有人說先前的檢查有誤或醫生誤判。不論如何腫瘤消失是事實。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樹的男人

  十年前在山上看到一本譯自法國著名的暢銷小說,書名為<<種樹的男人>>書中的大意為古時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有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將對家人的思念化作大愛。把餘生投入種樹造林,每天種下一百粒橡實,持續了34年,讓原本荒蕪之地成為一片森林的富饒之地,創造了新的生命與生機。

  故事雖屬虛構,卻扣人心弦感動所有讀者。山居時我也儼然成為一個種樹的男人,起初我犯了一個大錯誤,認為[樹大就是美],唯有種大樹造園才會又美又快,所以只要聽人說附近有整地或整建道路、水溝必須清除的好樹種,總會花錢請人移回種植。移來的大樹雖萌發新芽,後來卻一棵棵相繼枯死,花錢買來經驗,再也不敢移植大樹。

  之後發現山區林緣很多的珍貴本土樹種,如楓香、青楓、烏心石、茄冬、樟樹、欅木、榆樹、櫻花、梅花、五葉松、楊梅、山槴子、七里香等等都可在樹下找到小樹苗。而吃完的水果種子如菠蘿蜜、木瓜、芒果、杮子、桃子、以及在外採集流蘇、阿勃勒、大花紫薇、無患子、美人樹、水杉、穗花棋盤脚等的種子,在我自然堆肥過的土壤中發芽率高,培栽小樹苗最容易。移植後長的出奇的好,5到10年後即成樹成林。

  其實除原有樹種空間以及必須留下菜園、果園及草坪的空間外,佔地四分(一千兩百餘坪)的土地,也種不了幾棵樹幅較大的樹種,培植種類及數量繁多的樹苗,主要都是分送出去,山區新住戶有越來越多趨勢。經驗分享及附贈小樹苗成為與新鄰居朋友們最好的聯誼互動方式。

文章標籤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心有情、草木有靈

  從小就喜好花草樹木,山居自然與它們有更多的親密接觸,為了豐富景觀色彩,讓庭園的主角──花草樹木種類更加多元化,除在地原生樹外,經常趨車遠至桃園及彰化採購喜愛的花木種植。

 

   女兒知道我愛[拈花惹草],送我由他們學校愛好文學的植物學家潘富俊教授所著<<詩經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兩本研究古人歌詠植物的書籍,研讀之後常有驚艷之感,原本我們週邊很多常見花草樹木都是古人取譬吟詠的自然之歌。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倒地鈴的種子一顆潔白無瑕的心!

  有一種名為倒地鈴的藤木植物,當它結滿像燈籠般鼓脹的小氣球果子,掛滿圍牆、樹籬及雜草叢中小巧玲瓏甚是可愛。成熟後的果實採下來後把有稜角的果皮剝開,可以看到一粒與綠豆大小的黑色種子中,有一顆潔白無瑕的心形圖案。

  其實更奧妙神奇的是倒地鈴在植物的分類上是屬[無患子科],與高大喬木的無患子樹、龍眼樹、台灣欒樹的同科植物有天壤之別。

  來自一個共同祖先,有著相同的遺傳因子,經過億萬年的演化,無患子樹可以長成參天巨木,成活上百年,反觀倒地鈴則成為必須攀緣依附才能成長的一年生蔓性草本,除了驚訝造物的神奇外,也更體會世間萬物無常的道理。

  無患子樹、龍眼樹、台灣欒樹受到人們的[歌功頌德],而倒地鈴必須攀緣依附,如不幸長在惡地,則靠匍伏地面,不時遭受到人畜的踐踏摧殘。但它卻不卑不亢,在困頓的環境艱苦成長,將賴以生存繁衍的微小圓融的黑色種子上印記一顆潔白無瑕的心。世世代代受到人們讚頌,一樣的也能為它的家族寫下[無患子傳奇]。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生平等的生機花園

  孩提時期,經歷大時代悲劇,生活困頓,因發育遲緩,加上早讀,學業成績永遠是班上倒數第一,幼小心靈在啟蒙教育時早已受到創傷,留下可悲的陰影,自卑又自閉。

  幸運的是生活在鄉間有過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讓盎然生機療癒受到斲傷的童年。

  步入中老年後促成我移居山上的原因,固然是為了抗癌養生。其實癌後重生,自忖這一生學業、事業、家庭責任、子女教養等,雖未繳出滿意的成績單,但原本就資質魯鈍標準不高的我,已能聊表安慰,所以毅然決定搬到山上重回大自然懷抱,接受盎然生機的心靈撫慰。

  學森林資源保育的女兒知道我在找宜居的山林地,送一本最實用的參考書給我,書名為<<生機花園>>,副標題為[與野生動物共享的花園觀],認真的看完書後,徹底顛覆以往錯誤的觀念與想法的造園觀。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們的快樂天堂,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很多小孩子不喜歡到山上,因蚊蟲多(特別是一種學名為蠓的小黑蚊),没有同儕玩伴,有些地方收訊不良手機不通又無電視可看,進住初期山上也無網路不能上網,所以孩子們認為到山上好無聊。很多鄰居是舉家搬至山上,孩子們是心不甘情不願,跟隨父母到山上過苦日子,甚至還要做苦工。

  可是我的無患居卻能讓孩子們念念不忘,吸引他們一次又一次前來。真正能吸引他們的原因無它,秉持生機造園的理念,打造的生機花園,讓豐富的自然生態,啟發孩子們的好奇與興趣,才會讓他們流連忘返,樂此不疲,來了就不想離開的知性與感性之旅。

  幾年後山區電話及網路架設完成,當時正是玩部落格正夯之時,我們夫妻也跟著在雅虎成立無患居部落格,為豐富內容增加可看性,感謝孩子們曾經大方分享令人讚嘆的好文章。

釣魚樂-.jpg

cheng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