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有這種怪現象,我不是農業專家,也不是農政決策官員,本不應該越俎代庖多管閒事,而且是肉食者鄙的農政大事。
可是民以食為天,人所吃的食物,離不開提供五穀雜糧的土地,農業政策又關係我們的大環境,退休以後我也是半個農夫,所以不得不藉此發表意見。
每次出門看到號稱是本地的榖倉,一塊又一塊的良田,任其荒蕪,實在可惜,究其原因不外是農村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耕種成本太高,農業所得有限,遇到天災還有可能血本無歸,只好任其荒蕪。而政府卻鼓勵休耕,發給農民補助金,看來好像是政府照顧農民的德政,可是農村土地的問題,並没有得到長遠妥善的解決,更離譜的是政府推動平地造林政策,農民把淺山丘陵地的樹林全部砍光或燒掉,甚至用除草劑來除草,政府卻補助每公頃好幾十萬,真是離譜。
政府雖然積極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另以「漂鳥計畫」鼓勵年輕人下鄉務農,以及以「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產業,推動休閒觀光為主的農業,近來又積極推動「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希望在立法院能順利過關,以上政策都是在活絡農村經濟。
這些都只是起步,雖有初步成效,是否能成為可長可久的好政策,目前還不知道。但是荒蕪的農田反而日漸增多,農民照樣領休耕補助金,政府再有財力也不是這樣花法。
原本不該產溫帶水果的台灣,在高海拔地區,靠著台灣優異的農業技術,種出高品質,高價位的水果,加上夏季平地無法生產的蔬菜,在高海拔地區能種出甜又脆的高冷蔬菜,造成原本林木蒼翠的高山地區被濫墾濫伐,闢建農地種植水果及蔬菜。
從福壽山農場到梨山,順著中橫宜蘭支線,沿蘭陽溪兩岸往宜蘭的道路兩旁,河流兩岸,除岩壁及陡峭坡地外,幾乎都被開發利用。至於其他高冷地區的山坡地只要有道路,想來也差不多被過渡開發,難怪每逢豪大雨過後,就必定帶來嚴重災害。
真讓人懷疑政府有没有國土保安政策,濫墾濫伐真的是無法可管嗎?還是政府没擔當?没作為?有法也不敢管,或想管也管不了!
留言列表